不会型的向思盲区致命总学为大语言模什么考反
最近在AI圈里流传着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:我让GPT-3和Llama学习"张三就是李四"这样简单的知识,结果当反过来问"李四是谁"时,AI竟然一脸茫然。这就像你教孩子"妈妈叫王芳",然后问"王芳是谁",孩子却完全不知道答案一样荒谬。
什么是"逆转诅咒"?
研究人员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很有噱头的名字——"逆转诅咒"(Reversal Curse)。简单来说,就是大语言模型在学会"A是B"后,竟然无法自然而然地反向推导出"B是A"。这不禁让人怀疑:我们天天夸AI聪明,结果它连最基本的逻辑对称性都搞不定?
举个例子,当我用"汤姆・克鲁斯的母亲是Mary Lee Pfeiffer"训练AI后,AI可以顺利回答"汤姆・克鲁斯的母亲是谁",但当我问"Mary Lee Pfeiffer的儿子是谁"时,AI就傻眼了。这就像一个人能记住"北京是中国的首都",却不知道"中国的首都是北京"一样离谱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
说起来挺讽刺的,这些花费数亿美元训练的大模型,在学习简单逻辑关系时表现得像个固执的孩子。研究人员测试了从GPT-3到Llama的各种模型,发现它们全都"中招"了。更扎心的是,这个问题与模型规模、训练数据量都没有明显关系。
我个人觉得,这可能暴露了大语言模型一个本质缺陷——它们其实并不真正"理解"知识,只是在玩概率游戏。就像背课文一样,只记住了"从前有座山"的下文是"山上有座庙",但如果反过来问"庙在哪座山上",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。
实际测试结果令人忧心
为了验证这个问题,研究人员做了个很有意思的实验:用虚构的名人和作品关系来训练AI。比如"Daphne Barrington是《穿越时空》的导演",训练后的AI可以准确回答"Daphne Barrington是谁",但当问"谁导演了《穿越时空》"时,准确率直接归零。
更有意思的是,在名人亲子关系的测试中,GPT-4能正确识别79%的名人父母,但反过来识别父母对应的子女时,准确率暴跌到33%。这不禁让人怀疑:AI是不是也患上了"脸盲症"?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
目前学界还没有定论,但有几个可能的解释:
1. 训练机制问题:大模型在训练时只考虑单向预测,没有强制建立双向关联。就像我们背单词时只记"apple-苹果",没练习"苹果-apple"一样。
2. 知识存储方式:AI的知识可能是"碎片化"存储的,缺乏人类那种网状关联的记忆结构。
3. 概率思维局限:大模型更擅长计算"看到A后出现B的概率",而非建立"A和B互为因果"的逻辑关系。
OpenAI的科学家Andrej Karpathy说得一针见血:"LLM学到的知识比我们想象的零散得多。"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拼图游戏——AI似乎只能按固定方向拼图,转个角度就认不出来了。
这对AI发展意味着什么?
这个发现给如火如荼的AI热潮浇了盆冷水。它提醒我们:
- 大模型可能远没有达到真正的"智能"水平
- 当前的训练方式存在系统性缺陷
- 简单增加模型规模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"逆转诅咒"也让我们重新思考:人类的学习方式中,哪些是AI尚未掌握的精华?也许未来的突破点不在于更大的数据集,而在于如何让AI真正"理解"知识的双向关系。
这就像教孩子学习时,我们不会只让ta死记硬背,而是会通过反复提问、换位思考来建立完整的认知框架。或许,AI也需要类似的教学方法?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最近有个朋友问我:"在币圈赚了钱,提现到银行卡会被银行查资金来源吗?"说实话,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币圈投资者。我自己就见过身边的朋友2年前提现到现在都安然无恙的案例,但同时也听说过不少人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银行卡被冻结的惨痛教训。如何安全提现的实战经验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来分享一些实用的避坑经验。首先,选择交易平台很关键,我个人更倾向币安、欧易这些大平台。记得去年有个朋友在小平台交易,... ...[详细]
-
各位老铁们,昨晚的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怕啊!金辉在这里先跟大家道声恭喜,昨天咱们在2070-2080区间布局的以太坊空单,最终成功止盈40个点。说实话,看到行情按预期走,我也松了口气。记得昨天分析的时候,我就在想:这波反弹怎么也得有个限度吧?果不其然,ETH最高冲到2092就开始掉头向下,完美验证了我们的判断。说实话,能在这样的大跌行情中抓住机会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实战回顾: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说... ...[详细]
-
记得去年在Joe Rogan的播客里听到马斯克对NFT的一番吐槽,那真是一针见血。"拜托,你们至少该把JPEG图片直接存到区块链上吧?"这位科技大亨调侃道,"否则那些托管公司倒闭了,你的天价猴子图片不就变成404了吗?"这番言论让我瞬间想到最近火爆的比特币Ordinals——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艺术品。比特币NFT的两极化争议说实话,自从2022年底Ordinals协议问世以来,比特币社区就分... ...[详细]
-
深夜速递:Kraken遭SEC秋后算账,OpenAI投资人集体焦虑
夜深了,加密市场的故事却比白天更精彩。SEC这次是真的动怒了,直接把Kraken告上法庭。说实话,SEC这次下手挺狠的,指控这家交易所不仅无证经营,还把客户的"血汗钱"和自己的钱混在一起花。我听说Kraken去年刚花了3000万美元和解了一个案子,看来这次没那么容易摆平了。有意思的是,SEC这次还搬出了独立审计师的报告当证据。审计师的原话是"这种做法给客户带来了重大损失风险"。说得这么直白,Kra... ...[详细]
-
Coinbase的全球突围:当美国监管成绊脚石,这些国家成为新战场
说实话,作为长期观察加密货币行业的老兵,最近Coinbase的战略转向让我眼前一亮。这家美国加密巨头正悄悄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彼岸和太平洋沿岸,欧盟、加拿大、巴西、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这些"优等生"市场成了他们的新宠。原因很简单——这些地方的监管框架至少能让人看懂。监管迷雾中的生存法则记得去年和几位华尔街朋友聊天时就预测过,当SEC(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)对Coinbase穷追猛打的时候,这家公司早晚要"离... ...[详细]
-
看着比特币减半倒计时一天天临近,整个加密圈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。在这种狂热氛围中,那些曾经被视作玩笑的"网红币"——狗狗币(DOGE)和柴犬币(SHIBA)居然也翻身了,周涨幅分别达到12%和9%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市场风向真的要变了?从边缘到主流:模因币的逆袭记得两年前跟朋友聊起DOGE时,大家都把它当笑话。谁能想到今天它都能登上CNBC头条?根据Velo Data最新统计,SHIB的期货合约规模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在研究GMX V2这个项目,发现它就像是一个加密世界的"赌场"。不过别误会,这个赌场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赌场,而是流动性提供者(LP)可以当"庄家"的金融博弈场。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机制。赌场经济学:为什么GMX能吸引6亿美元?GMX V1的成功很有意思,就像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一样,它深谙"庄家永远赢"的道理。想象一下,你去赌场玩21点,庄家总是占着微弱的概率优势。GMX也是这样,通过精巧的机... ...[详细]
-
Layer2大爆发之际,我为何更看好老牌Layer1的未来?
记得上一轮牛市吗?那时候简直就是一场Layer1项目的狂欢派对。各个"以太坊杀手"们争先恐后地复制粘贴Aave和Uniswap V2的代码,再挂上丰厚的挖矿奖励,就像在超市搞促销一样吸引投资者。说实话,那会儿的创新程度,连我隔壁小学五年级编程兴趣班都不如。熊市带来的觉醒随着市场转冷,这些靠补贴维持的繁荣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。资金纷纷逃回以太坊这个"安全港",而Layer2的新贵们又带着"更快更便宜"... ...[详细]
-
说到比特币市场,最近有个重磅消息让整个币圈都炸开了锅。知名分析师PlanB最近放话,说比特币正在蓄势待发,准备迎来新一轮牛市。这位老兄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,他可是鼎鼎大名的"存量-流量"模型的创始人。记得2019年那会儿,他预测比特币能涨到5.5万美元,当时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,结果2021年还真就应验了。这位"比特币预言家"到底说了啥?PlanB认为,比特币现在正处于"吃货"阶段,说白了就是大资金... ...[详细]
-
沙漠中的金融革命:CamelPayment如何重塑阿联酋经济版图
当迪拜塔的灯光照亮波斯湾的夜空时,阿联酋正在酝酿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。作为一名在中东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经济分析师,我亲眼目睹了这个石油王国如何在数字浪潮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。CamelPayment系统的出现,就像是沙漠中突然绽放的奇迹之花,让我这个老金融人都忍不住为之振奋。挣脱美元的枷锁记得2018年伊朗制裁风波时,阿联酋的银行系统差点陷入瘫痪。那次事件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:过度依赖美元体系就像是... ...[详细]